九座车塞十三人,屡罚不改?榆林长运公司超载乱象引追问
“九座的车硬塞十二三个人,挤得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,坐的还大多是学生。”近日,有群众实名反映榆林长运公司客运专线车长期超载,陕K·M858X车辆多次违法超员却未受有效管控,甚至出现“找关系免罚”的情况,其背后的安全监管漏洞与潜在利益链条引发公众强烈关注。
涉事车辆多次超载,时间线路清晰可查
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,涉事车辆陕K·M858X的超载行为并非偶然,而是形成了固定的违法模式:
- 2024年5月25日下午4点58分,该车执行榆林到桐条沟线路运输任务,从榆林某学校搭载十二三名学生,核载9人的车辆超员比例达33%以上;
- 2025年3月,该车因超载被交警队查获,却未依法处置,最终通过“找关系”放行;
- 2025年10月31日,在鱼河卯学校搭载10名乘客,超员11%;
- 2025年11月1日,从鱼河往榆林运输时载客11人,超员比例升至22%。
“学生是国家的栋梁,在长运公司眼里却成了赚钱的工具。”反映人愤怒表示,该车每次超载均有明确时间、地点佐证,车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本应是安全监管的“眼睛”,却沦为摆设。
法律红线明确,企业监管形同虚设
我国法律对客运超载的处罚与管控有着明确规定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》第六十一条要求,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发现车辆超载应立即制止并安排旅客改乘 。而根据超载记分标准,九座车超员20%以上(即载客11人及以上)需一次记6分,超员未达20%(载客10人)需记3分。陕K·M858X多次超员的行为,已涉嫌反复触犯交通法规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交通运输部《道路运输企业和城市客运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(试行)》明确指出,所属车辆存在长期超员且未及时纠正处理的,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。榆林长运公司对陕K·M858X的常态化超载视而不见,既未履行企业内部监管责任,也涉嫌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。
三大追问直指监管漏洞与利益黑幕
追问一:企业为何对超载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?
作为客运经营主体,榆林长运公司负有车辆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。涉事车辆长期超载,车内监控本应实时记录违法情况,企业为何从未主动干预或处罚?是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,还是为追求营收刻意纵容?
追问二:“找关系免罚”是否属实?监管是否缺位?
2025年3月涉事车辆超载被查后“找关系放行”的说法,直指执法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。当地交管部门是否对客运车辆超载建立了常态化查处机制?该车辆多次违法是否有相应处罚记录?“找关系免罚”背后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?
追问三:超载乱象背后是否存在“保护伞”?
从2024年5月至今,陕K·M858X车辆超载行为持续近一年,期间虽有被查经历却未被有效遏制,甚至能“找关系”规避处罚。这种反常现象不禁让人质疑:是否存在利益群体为违法运营“站台”?相关监管部门是否存在不作为、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情况?
学生安全无小事,客运安全大于天。陕K·M858X车辆的超载乱象,既是对乘客生命安全的漠视,也是对法律法规的公然挑衅。期待榆林交通运输、公安交管等部门立即开展专项调查,对涉事企业及车辆依法从严处罚,彻查是否存在“保护伞”等深层问题,以实际行动筑牢道路客运安全防线。
本网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作者或当事人或单位核实,提醒读者谨慎甄别。本文立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观点,仅作为呼吁、支持公平正义予以持续关注。